今年,五月的朝阳格外洋溢,五月的春光格外和谐,五月的青年格外昂扬。
可是在102年前的五月,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背叛,日本和当时的政府秘密签署条约,将山东青岛移交给日本,这让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所遭受的苦痛和付出的鲜血都毫无意义。无数的前辈先烈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,为尊严,为主权发声。他们把热血洒在洁白的布匹上染成了红色,成为他们手中挥舞的旗帜,用他们的力量作为权力向软弱无能的北洋政府,向张牙舞爪的资本恶魔宣告中华民族的尊严不可侵犯!
五四青年节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,更是一种精神,一种不畏强权,敢于牺牲,忠心救国的精神。
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!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,东方红学校的同学们组织了一场特别的文艺晚会。
较长时间的演出,超年龄的角色扮演,一字不漏的台词记忆,只有晚自习和午休的排练时间……当幕布拉开的那一瞬间,北京东方红学校的三楼礼堂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
可以说,每一个同学都用尽了自己的方法去理解、诠释自己的角色。这部话剧并不是简单地模仿与还原,是经同学们按自己理解、创新、发挥之后的作品。
为了舞台呈现最好的效果,他们关注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。他们自己组织排练,指导,撰写剧本,调试灯光,设计背景,主持等等一系列的工作。
这群十几岁的孩子,承担了这场晚会所有的台前幕后工作。
想说,再多的文字都无法还原这群孩子呈现在舞台的震撼,更无法诉尽他们的付出与努力,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年经历了什么,收获了什么。
大家为此付出了诸多辛劳来细心培育这一株绚丽的花朵,它所结出的果实一定是最甘甜多汁的!接下来,就由我们为您分享这场精彩的演出。
5月5号晚上七点,五四文艺晚会在东方红学校三楼礼堂隆重举行。东方红学校的校级领导们和各学部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入场。我们亲爱的孙校长以《心怀国之大》为题为晚会致辞,她给予新时代的青年:“爱祖国,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,爱脚下,爱这片厚重而又沧桑的土地”的厚望。
2021年,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是纪念五四运动102年。抚今追昔,爆发于危难之际的五四运动,这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,以磅礴的雄伟力量打破了群众脑中的沉重枷锁,吹动起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风浪!
第一幕:陈独秀等人的对话
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人对公理的渴望,从萨拉热窝的枪声中到巴黎森林中相机的摄影声,这场夺走了近两千万人的生命的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…
第二幕:巴黎和会
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了中国群众的耳中,人们的愤怒被点燃。北洋政府的外交长官曹汝霖,居然要将山东半岛移交给日本,真是奴颜婢膝到了极点!终于在1919年的五月四号,青年学生们开始罢课,老师们带领学生在街道上示威游行,各大城市的工人也开始了罢工…
第三幕:五四运动
当资本来到人间,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肮脏的血!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星星之火已然燃起,而一个不公的社会正是最好的助燃剂!在这个时候,无产阶级迫切地需要一个先锋队。1921年,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之后,华夏大地又迎来了新的曙光。
第四幕:中国共产党的成立
红旗飘飘兮傲云,黄钟沓沓兮穿天。今我中华,党政纯澈,万民心奋。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头雄狮的洪亮啸声终将传遍世界,向世界人民宣告自己的威严!
第五幕:中美高层对话
第五幕:越时空的对话
此后若是没有火炬,我便是唯一的光!
音乐老师李洪亮和可爱的小学生们也受到了现场热血氛围的感染,为晚会献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和《共筑中国梦》
一首歌,诉唱了祖国的艳丽山河,一首歌,诉唱了孩子们对祖国的深爱。
晚会到这里已经是要结束的了,在这里,我们要再一次感谢所有同学的辛苦付出,因为有你们才有这令人难忘的夜晚!
在东方红学校,我们愿意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舞台,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去展示自己。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展示自己中,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情。
他们的人生就有了信心。
一个人的成长,最终是要让他学会看自己,看他人和世界万物,一场文艺演出是非常好的载体,它让孩子们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融进角色的世界,体味另一种人生,亲自去揭开每个历史人物真实的面目,他们的忧国忧民,斗志昂扬,无私奉献..... 它能让学生在这个“小世界”里以他人的身份“重新活一次”,去学会面对问题、感受生活和与他人共鸣,才能真的把国家大义放在心里;这种体验是其他基础教学难以企及的。
在东方红学校,这群十几岁的孩子正在创造属于他们的人生。
编剧-姚权
总导演-望圣(特别鸣谢)
演员表
胡适-刘森源 陈独秀-高浩瀚
蔡元培-李鑫诚 辜鸿铭-何松阳
法国代表-李文长 日本代表-张潘浩然
美国代表-史泽祎 英国代表-凡奥
顾维钧-贾金仓
旁白-魏文新
学生A-李鲲 学生B-梁珺涵
学生C-焦哲 学生D-王瀛
学生E-金雨 老师-李文哲
警察头头-许文哲 毛泽东-齐子
特务-禅慧善 张国寿-凡奥
马林-夏鑫 邓恩铭-陆耀东
蔡和森-李欣 美方工作人员-史泽祎
杨洁篪-罗程泳 王毅-刘明烨
中方女翻译-玄雯琪
背景制作-王李(特别鸣谢)
幕后组织-梁珺涵(特别鸣谢)